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金融機構,券商是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功能的主要承擔者。今年以來,券商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發展戰略,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并取得顯著成效。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券商年內已完成股、債承銷金額合計超11萬億元。受益于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斷完善及注冊制改革的穩步推進,投行也有望成為券商最具成長性的業務之一。
守住風險底線,立足實體經濟需要,提供更多直達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成為眾多券商投行業務的重點發展方向,而提升專業化水平及綜合服務能力是券商投行業務的致勝關鍵。
進一步發揮投融資市場樞紐功能
今年以來,券商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立足于服務實體經濟及發展直接融資,進一步發揮投融資市場的樞紐功能。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斷完善,股權融資規模維持高位。數據顯示,券商年內已完成A股股權承銷金額合計1.47萬億元;而債券市場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也同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券商年內完成債券承銷金額合計10.06萬億元。至此,今年以來,券商完成股、債承銷金額合計達11.53萬億元。
IPO承銷則是投行最核心的業務之一,也扛起了增量收入的大旗,備受市場矚目。今年以來,券商共服務404家企業完成A股IPO(發行日統計),募資總額為5159.88億元。同時,A股承銷費率已逐步與國際接軌,以基數較大的滬、深交易所為例,IPO承銷及保薦費率最高為15.58%,最低為0.28%,平均值為7%。隨著A股IPO募資規模的提升,也進一步增加了券商投行業務的收入。
12月2日,中證協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券商各業務線中唯有投行業務實現同比正增長,其中實現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446.03億元,同比增長7.22%。上市券商中,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均實現同比增長。國元證券、國聯證券、國金證券、中信建投該業務收入的同比增幅均超30%。
提升專業化水平及綜合服務能力
隨著中國企業逐漸加入全球資源配置,投行積極發揮內外聯動的樞紐作用,開拓境外市場取得新成果,GDR等業務成為投行拓展海外業務的突破口,而積極布局歐洲市場也成為券商深化國際業務布局的下一城。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改革開放是我國資本市場前進的重要方向,監管部門對于境內上市公司赴海外發行GDR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我國上市公司赴海外發行GDR的數量和規模也在持續上升。隨著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與我國上市公司國際競爭力的日益增大,我國上市公司所發行的GDR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也不斷增強。因此,券商應積極把握GDR業務發展的良機,努力擴大海外影響力?!?/p>
近年來,雖然投行業務的集中度在不斷提升,頭部券商占據優勢,但并不代表非頭部券商“無機可乘”。如今,不少中小券商投行業務迅速崛起,圍繞特色化、專業化、精細化發展優勢,專業水平顯著提升,投行業務已成為不少公司發展的“火車頭”。
國泰君安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劉欣琦預計,“2023年投行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5.73%,投行業務具備競爭優勢的中小券商彈性更大。在行業業績回暖背景下,投行業務具備競爭優勢的中小券商業績表現將會更好?!?/p>
從中證協首次發布的投行業務質量評價結果來看,77家保薦機構中有12家被評為A類,多家頭部券商遺憾未能入圍,部分“量小質優”的中小券商躋身其中。注冊制改革的穩步推進,給券商投行帶來了新機遇的同時,也對投行的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將是對投行核心競爭力的重塑。
當前,券商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推進專業化水平、加強合規風控能力的建設勢在必行。國金證券投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公司提出了‘以投行為牽引,以研究為驅動’的發展戰略,通過業務協同和管理協同,打通內部資源整合,挖掘客戶多元化綜合金融需求,開辟業務增量空間,發揮整體作戰能力,打造‘具有高度服務意識和創新精神的金融服務機構’?!?/p>
明年券商投行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在注冊制改革穩步推進、經濟穩中向好、投行轉向質量競爭的背景下,投行業務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2023年的發展空間更值得期待。
明明向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在地緣政治沖突、美聯儲加息等多重不利因素的沖擊下,A股市場出現了較大的波動,但今年前三季度,市場股權融資及債券承銷規模均未較去年明顯下滑。未來,隨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逐步完善和注冊制改革的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支持力度有望不斷提升,投行業務仍將是券商最具潛力的核心業務之一?!?/p>
東興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劉嘉瑋認為,“當前我國資本市場將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此過程中,以證券公司為代表的中介機構資本市場‘守門人’的作用不斷凸顯,在承擔更多責任的同時也將持續享受改革紅利,未來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p>
下一步,守住風險底線,立足實體經濟需要,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綠色發展、中小微、共同富裕等領域,支持“專精特新”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前沿科技企業發展,深化金融科技創新,提供更多直達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成為眾多券商投行業務的重點發力方向。
明明表示,“在未來發展中,投行一方面應扮演好資本市場‘守門人’的角色,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另一方面應加強人才建設,擴大團隊規模,以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直接融資需求?!?/p>關鍵詞: 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