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財經·證券導報11月15日訊(記者 康景林)2022年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稱“北交所”)揭牌開市一周年??傮w業績、財務條件、專精特新企業、在審在輔企業......記者梳理了北交所一年來的相關數據,讓我們一起從數字里讀懂北交所。
總體業績穩步增長 研發投入驅動創新發展
截至2022年10月31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共121家,其中中小企業占比?77%,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占比超八成,覆蓋工業材料、信息技術、醫藥健康、“雙碳”、消費等多元細分創新領域,體現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多元化創新形態。
總體來看,北交所上市公司立足科技創新,?堅持聚焦主業,努力克服疫情反復及復雜國際形勢等諸多挑戰,前三季度整體業績保持穩步增長,體現了強勁的創新活?力和發展韌性??梢钥闯?,公司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總體業績穩步增長。2022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32.07億元,同比增長33.25%;實現歸母凈利潤69.26億元,同比增長19.43%?;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62.23億元,同比增長21.30%,整體業績穩步增長。其中,第三季度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7.39?億元,同比增長36.48%;實現歸母凈利潤22.86億元,同比增長20.90%?,增幅較上半年分別提高3.23和2.06個百分點,第三季度業績增速明顯提升。
二是研發投入驅動創新發展。上市公司堅持以創新引領發展,專注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持續加大研發力度。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研發支出合計31.97億元,同比增長33.10%,研發強度達4.37%,約為規模以上企業的3倍。上市公司綜合運用資本市場工具,不斷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三是積極提升投資者獲得感。今年以來,上市公司通過實施股份回購、現金分紅及大股東增持等方式,積極與投資者共享成長收益,提升投資者獲得感和認同感。21家上市公司發布回購方案,預計回購金額上限5.53億元,加大回報投資者力度。88家公司發布現金分紅方案,分紅公司家數占比超7成,合計分紅金額達23.61億元,惠及近80萬名投資者。
超八成公司為 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
截至2022年10月31日,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八成以上公司為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其中47家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2年前三季度,47家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73.00?億元、凈利潤21.31億元,同比增長9.78%、16.38%?;平均研發強度5.69%。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微創光電等6家公司研發強度超20%?,連城數控等4家公司的研發支出達1億元以上。部分公司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進口替代,發展動能得到充分釋放,利通科技研發推出超耐磨酸化壓裂軟管等高附加值產品,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98.58%;富士達主導制定的IEC國際標準發布,標志著公司在射頻同軸電纜組件領域保持著國際技術領先地位。
在審在輔企業上半年業績逆勢而上
截至2022年10月31日,北交所在審在輔企業合計429家,其中在審企業133家,在輔企業296家。
行業分布方面,429家公司共分布于52個大類行業,以中高端制造業或高技術服務業為主。排名前五的大類行業分別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50家),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38家),專用設備制造業(37家),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36家)以及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23家),上述五個行業在審在輔公司數量占比超四成。
經營業績方面,在審在輔企業2021年平均營業收入和平均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85億元、4124.52萬元,近兩年分別復合增長20.19%、?30.29%,較現有掛牌公司分別高出12.71和20.18個百分點。其中,近三年營業收入、凈利潤持續增長的在審在輔公司各有?274家、228家,成長性具有顯著優勢。歸母凈利潤超過4000萬元的公司有?168家,已達到北交所上市公司中位水平;在審在輔企業凈資產收益率為13.98%,較現有掛牌公司整體水平高7.63?個百分點,與北交所上市公司基本持平。
海財經·證券導報從北交所方面獲悉,在審在輔公司積極應對新冠疫情和外部環境的挑戰,2022上半年業績逆勢而上,平均實現營業收入?2.3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11%;平均實現凈利潤1969.21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93%;超四成公司(186家,占比43.36%)營業收入、凈利潤雙增長?!?/p>
截至2022年10月31日,61家披露了2022年三季報的在審在輔企業平均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4.78億元、3511.84萬元,分別同比增長9.21%、?24.20%,超半數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實現雙增長。
創新屬性方面,?在審在輔企業2021年平均研發費用1725.27萬元,182家公司研發費用規模已達到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在審在輔公司平均研發強度基本達到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近八成獲得國家、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或“專精特新”企業認定,31%在審在輔公司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新三板新申請掛牌企業是2021年同期4倍
截至10月31日?,2022年以來北交所新三板新申請掛牌企業數量321家,是去年同期4倍。申請掛牌企業中,共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95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85家、摘牌后再次申報企業76家、獲得私募基金等專業機構投資者投資的有128家。
從經營業績看,新申請掛牌企業2021年平均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3.41億元、2869.66萬元。
從創新屬性看,新申請掛牌企業最近一年平均研發費用為1515.99萬元,較現有掛牌公司平均水平高約九成。近三成申請掛牌公司屬于延鏈、補鏈關鍵節點公司,包括融入華為、蘋果等國際知名創新公司供應鏈的公司,或主要為大型上市公司、國有公司提供關鍵元器件、基礎原材料、生產服務的公司,也有實現進口替代或處于細分行業龍頭地位的公司。
上述公司中,符合北交所財務標準的申請掛牌公司有201家,占比6?2.62%。其中,收入大于3億元、5億元、10億元的分別有106家、46?家、16家,分別占比33.03%、14.33%?、4.99%;凈利潤大于3000萬元、5000?萬元、1億元的分別有101家、33?家、9家,分別占比31.47%、10.28%?、2.81%。
關鍵詞: 北交所 專精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