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宣布設立將滿一周年。隨著優質公司不斷聚集,機構頻頻登門尋找“掘金”機會,今年以來共有42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獲機構調研765次。
“被頻繁調研的公司,一類是市場關注度高的景氣賽道龍頭企業;另一類是重視與機構、市場溝通的企業?!鄙耆f宏源專精特新首席分析師劉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北交所的中小企業來說,由于整體市場交易量低,主動溝通顯得更為重要。
“小巨人”備受青睞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查詢發現,截至8月26日,年內共有42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獲機構調研765次。其中19家屬于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45%。從調研次數來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被調研544次,占比71%。
從行業分類上看,有9家機械設備行業北交所公司獲機構調研,數量最多。此外,電子、電力設備、計算機等三個行業均有5家公司被調研。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行業來看,機構頻繁調研的北交所公司集中在智能設備、通信、鋰電等領域,都屬于“科技”含量較高的企業。當前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掌握核心技術的科技企業往往擁有較快的成長速度與較大的成長空間,因此被機構頻繁調研。
上述42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已有33家披露2022年半年報,其中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的有14家公司。
從機構調研次數來看,科達自控、富士達、創遠信科、貝特瑞等4家被機構調研次數最多,均超過50次。
“機構調研北交所上市公司的重點放在三個方向:市值靠前的藍籌公司,新上市公司,以及高成長性公司?!北本┠仙酵顿Y創始人周運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研發情況最受關注
近一個月(7月26日至8月26日)就有8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獲機構調研。作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北交所上市公司的研發情況受到調研機構的廣泛關注。
例如,在7月29日的調研中,晶賽科技被問及研發進度時回應稱,“公司已具備批量生產光刻工藝音叉晶片的能力,目前正在進行產品工藝的進一步優化研究;超高頻、小尺寸的MHz級石英晶片尚在研發中?!?/p>
8月1日,云創數據回應研發進度時表示,公司下一代存儲系統主要針對三方面開展工作,首先是陸續推出軟硬件一體的全國產化云存儲系統;同時,公司已推出cStor融合存儲產品,并在不斷地優化;另外,全閃存的大數據存儲也是重要研發方向。
在陳靂看來,在機構調研企業,尤其是科技企業時,相較于企業短期能夠實現多少利潤,機構更關注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行業的進出壁壘、競爭對手、公司擁有的核心技術和專利、研發投入等問題。
“機構調研重點圍繞技術研發、募投項目、業務拓展和市場占用等與公司價值和成長緊密相關的事項,以便于機構進行投資判斷和決策?!敝苓\南表示,密集調研有助于機構深度考察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掌握更詳細充分的第一手資料信息,了解企業發展戰略,評估企業真實投資價值。此外,調研還有助于發現投資良機、減少投資風險,有利于向更多投資者傳遞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