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vrjg5"></table>
<p id="vrjg5"></p>
  • <td id="vrjg5"><ruby id="vrjg5"></ruby></td>

  •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自貿港 > 正文

    新海南財經觀察 | 三亞是如何讓“閑田”變“忙田”的?

      臺風過后,三亞市崖州區壩頭田洋生機盎然,一壟壟成熟的水稻抑或新栽的水稻為沃野增添新的收獲與希望。

    7月4日,2022年海南省“錢糧雙豐收”糧食生產推進會三亞舉行。記者 利聲富 攝

      7月4日,海南省“錢糧雙豐收”糧食生產推進會現場,來自各市縣代表實地參觀三亞如何推廣四種輪作模式、創新土地托管模式促進“錢糧雙豐收”。

      以前,夏季,冬季瓜菜收割完后,三亞許多農戶農田均閑置;南繁季結束后,也有大量科研用地季節性撂荒。為確保糧食生產安全,今年來,三亞探索多作物科學輪作、創新靈活用地模式、建立多元共贏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出一條讓“閑田”變“忙田”,多途徑、多渠道確保糧食生產安全之道。

    圖為三亞市崖州區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現場。記者 利聲富 攝

      因地制宜推廣輪作模式

      仲夏的三亞田間地頭,往日農田閑置不再。放眼望去,各個田洋一派忙碌:有的田地里,收割機正忙著收割成熟的水稻;有的農田里,耕地機正忙著翻地;有的農田里,機械化插秧穿梭不停;有的田地內,農戶正采摘瓜菜,為種植水稻備耕。

      針對三亞獨特的地理、氣候優勢,三亞充分利用一年多熟種植制度優勢,結合本地農業生產習慣和南繁品種特點,通過與科研院所、高等院合作,積極開展品種生育期研究,逐漸摸索出一批行之有效、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輪作模式。不但有效解決南繁科研用地夏秋季閑置問題,優化種植結構,也持續改良耕地土壤,確保糧食穩產、增產,實現農民持續增收。

      “育種+水稻+綠肥”“瓜菜+制種+綠肥”“瓜菜+水稻+綠肥(水稻)”“瓜菜+瓜菜+水稻(綠肥)”是三亞市因地制宜,探索、推廣的多種輪作模式。

      推廣這四種輪作模式基于何考慮?有何優勢?

      “這主要是三亞夏秋兩季雨水較多,氣溫較高,高溫高濕環境下導致蔬菜病害蔓延,且夏秋季臺風多發時,作物的攀爬架容易被刮倒。多種因素使蔬菜在春夏種、夏秋收的風險和難度大大上升。而輪作模式剛好打個時間差,如果是種植綠肥,則可提升地力?!比齺喪修r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截至目前,“育種+水稻+綠肥”、“瓜菜+制種+綠肥”、瓜菜+瓜菜+水稻(綠肥)這三種輪作模式在三亞推廣25000畝左右,“瓜菜+水稻+綠肥(水稻)”輪作模式在三亞已推廣30000畝左右。

      多種輪作模式一推廣,效益立顯,也讓三亞許多農民重新愛上種糧等。僅三亞市崖州區城西村早稻播種面積就比往年增加了約500畝。崖州區耕地面積占三亞近半左右,據統計,崖州區今年早稻生產任務2.8萬畝,截至5月底已落實30870余畝,種植面積同比增加6150畝,增長24.9%。

    圖為三亞市崖州區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現場。記者 利聲富 攝

      依生長特性選生產模式

      在推廣輪作中,三亞并非一味強制推廣,而是根據作物生長特性,宜種則種、宜休則休,經過算時間、算習慣、算品種和算效益進行科學利用土地,精準引導農戶周年輪作模式,促進糧食豐產和農民增收。

      算時間,就是根據生產時節和氣候合理安排生產間歇土地使用。三亞旱季是每年11月至次年5月,雨季為6月至10月。崖州區傳統生產主要在旱季,春節前生產基本結束。如遇暖冬,土地可短時出租供南繁單位育種,銜接水稻或綠肥種植;如遇冷冬可續種瓜菜,銜接水稻生產,土地全年生產;早稻收獲后如遇雨季、臺風季到來,統一組織安排種植田菁等綠肥植物抵御風險涵養土地,約70天后機械還田銜接冬季瓜菜。

      算習慣就是根據三亞各地農戶生產習慣的差異,在符合當地歷史種植習慣的前提下更新輪作模式發揮反季節優勢。傳統種植上,冬春季主要從事南繁育種、種植瓜菜,夏秋季主要種植水稻,然后休耕。

      算品種就是根據不同作物生長周期不同、采收時間不同,將不同生長周期瓜菜、水稻和綠肥進行周年組合。目前,四種輪作模式成為當前主推的生產模式。許多農戶多選豇豆、青瓜、辣椒等作為頭茬作物,收獲后改種水稻,或再種一茬瓜菜后改種綠肥(水稻)等,從而實現年內田地豐產豐收。

      算效益方面,效果更明顯。一是輪作的生產模式較傳統夏秋季節休耕模式增加一茬作物收入;二是機械化規模生產、品種更新可幫助農業增效增產;三是綠肥除生態效益外,經濟效益也不錯。綠肥還田相當于一畝地施用了2噸商品有機肥,價值2400元,去掉500元/畝的生產成本(含種子、機械撒播、土壤消殺和酸堿平衡等),每畝節本增效約1900元。

    圖為三亞市崖州區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現場。記者 利聲富 攝

      適時創新土地托管模式

      以前,每年南繁季結束后,大量科研用地季節性撂荒。為打造從種質資源保存、南繁育種制種、新品種推廣示范到社會化服務的種業全產業鏈體系,促進農民增收、耕地增效、糧食增產提質,讓老百姓“吃上南繁飯、打上南繁工、發上南繁財”,三亞適時創新土地托管模式,對南繁用地進行分類管理、分時使用。

      在重點發展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水稻制種基地的同時,針對部分育種單位休耕期無法種植導致耕地閑置、荒蕪等情況,三亞按照國家南繁科研育種保護區管理要求,考慮耕地現狀及未來發展需求,劃分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水稻制種基地、產業發展保障用地三種類型進行管理。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耕地,連續二年土地未使用的,交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

      同時,三亞市崖州區結合糧食生產和季瓜菜季節性用地特性,創造性開展了“分時托管”(南繁科研單位+平臺公司/村集體托管)和“分時出租”(農戶+平臺公司+村集體合作社)兩種合作模式,在完成糧食生產任務、土壤地力提升、種植收益、農戶利潤分紅與租金收益等方面,形成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為推動南繁科研育種保護區分類管理、分時使用,三亞市農業農村局整合安排制種大縣獎勵資金、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制種保險等中央、省級相關資金,向保護區育種、制種基地傾斜。

    圖為三亞市崖州區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現場。記者 利聲富 攝

      四大工程提供技術保障

      保障糧食安全,除了藏糧于地外,還要藏糧于技。為此,三亞市農業農村局實施品種更新工程、地力提升工程、統防統治工程、農機鐵牛工程等四大工程,提供技術保障。

      品種更新工程是充分利用三亞地理優勢和南繁科技平臺,加強院地合作,將南繁科研成果就地轉化推廣。通過品種征集、田間展示、組織專家評選,推選出深優1618、旗優366、紅香優3號等20個優質水稻、大豆品種,以及津優501、津優309、馳譽505等30多個優質冬季瓜菜品種加快推薦、推廣。同時,三亞充分利用本地科研單位工廠化種苗生產優勢,進行“南苗北種”,培育優質青瓜、茄子、辣椒、百香果等種苗,逐步形成嫁接產業集群。

      地力提升,是實現藏糧于地的保障。為確保耕地可持續發展,三亞市對全市常年蔬菜基地、冬季瓜菜基地、果園地、南繁基地開展專題調查,繪制土壤質量現狀圖,建成一批國家級、省級、市級常年監測點。針對三亞土壤pH值降低、有機質不足、養分不平衡、微生物結構失調等問題,三亞通過推廣沃土綠肥工程,增施有機肥等方式改良土壤。

      統防統治方面,目前,三亞建成配備物聯網系統的固定監測站3個,人工監測點6個,規?;静∠x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6家,可覆蓋全市水稻種植區域。每年開展水稻病蟲害無人機統防統治6萬畝次以上,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50%以上。

      糧食增產,科技先行。為發揮科技引領作用,持續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三亞推行、推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種植,提高作業效率和質量。這一農機鐵牛工程不僅促進農民增收,還助力農業綠色發展。截至目前,三亞市機耕作業面積達350769畝,機收作業面積達117645畝。

      三亞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三亞市開展“錢糧雙豐收”工程,推動農業生產精細化,精準指導糧食和冬季瓜菜高效生產,保障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關鍵詞: 新海南財經觀察 糧食生產
    責任編輯:林有康

    Copyright©海南日報報業集團 海財經·證券導報       電話:0898-66810989

    傳真:0898—66810874      舉報郵箱:zqdbcb@163.com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5樓      備案號:瓊ICP備2021009621號-2

    18以上免费视频在线观看_亚洲无码91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免费无需播放器看_av在线天堂网址澳门
    <table id="vrjg5"></table>
    <p id="vrjg5"></p>
  • <td id="vrjg5"><ruby id="vrjg5"></ruby></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