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券商上市熱情高漲,陜西籍老牌券商開源證券于近日提交了IPO申請。
證監會官網顯示,關于開源證券的《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A股上交所主板和深交所主板、B股)核準》材料,已在6月23日被證監會接收。如果上市進展順利,則意味著,陜西有望迎來第二家上市券商,此前僅有西部證券。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開源證券在內,目前有13家券商提交了上市申請。其中,東莞證券已通過發審會,首創證券和渤海證券處于“預先披露更新”狀態。
開源證券正式遞交IPO申請
近日,證監會官網顯示,開源證券的IPO申請材料已在6月23日被證監會接收。
開源證券為陜西籍券商,總部位于西安市,成立于1994年,前身為“陜西省財政廳國債服務部”,控股股東為陜煤集團,實際控制人是陜西國資委。開源證券于2015年4月30日掛牌新三板,是第三家新三板掛牌券商,2018年8月份摘牌。
目前,公司股權相對集中,陜西國有平臺持股處于絕對優勢。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長安匯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股東同為陜西國資委,合計持股64.17%。
開源證券自成立以來進行了八次增資擴股,為上市計劃做鋪墊。2015年4月份,開源證券掛牌新三板,至2018年8月份摘牌前,完成了兩輪合計32.29億元的定增。2021年10月末,開源證券順利完成第八次增資擴股,凈資產、凈資本分別超過155億元、137億元。
2020年,開源證券曾在媒體報道上公開表示,計劃在2至3年內在A股實現IPO上市,營業收入和主要業務指標進入前30強;5年內實現營業收入和主要業務指標跨越至前20強。
新三板業務排名前列
開源證券是業內較早重點布局新三板業務的券商之一,在人才隊伍、服務能力、執業質量和客戶儲備等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優勢。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26日,開源證券持續督導的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652家,位列全市場第一位;開源證券新三板推薦掛牌家數也排在行業第一,執業質量2021年連續4個季度穩居第一。
北交所設立后,開源證券更是加大資源投入,積極布局北交所保薦業務。截至目前,100家已上市的北交所企業中,開源證券保薦承銷項目達7家,排在行業第三;此外,北交所在審項目4家,數量也位居行業前列。
開源證券董事長、總經理李剛日前在接受上證報專訪時表示,開源證券將以新三板掛牌及北交所保薦上市為支點,為處于不同時期的企業,尤其是成長期的企業提供投融資對接、并購重組、股權激勵、戰略規劃、內部治理等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
此外,賣方研究也是開源證券近年來發力的領域。2019年底,開源證券研究所開始轉型賣方研究,研究業務增長動能較為強勁。數據顯示,2021年開源證券傭金分倉收入為2.54億元,全年同比增長352%,行業排名繼2020年提升56名之后,2021年再次提升11名,位列29名,在37家“億元俱樂部”的研究機構中,增幅和排名升幅均居第一位。
券商IPO沖刺軍團擴容????
近年來,中小券商積極推動上市計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有渤海證券、首創證券、信達證券、萬聯證券、東莞證券等13家券商申請上市。
其中,東莞證券的狀態為“已通過發審會”。信達證券的IPO申報材料在2020年12月獲得受理,將在6月30日上發審會。首創證券和渤海證券分別在2021年9月、12月獲得受理,目前都處于“預先披露更新”狀態。
此外,包括開源證券在內,目前有8家券商審核狀態仍處于“輔導備案登記受理”階段,其余7家分別是申港證券、財信證券、華寶證券、華金證券、國開證券、華龍證券和東海證券。
分析人士指出,面對當前行業轉型大潮,凈資本的限制成為了諸多券商頭疼的難題,上市融資成為各中小券商尋求突破的“法寶”。
光大證券非銀分析師王一峰認為,監管對于證券行業資本金要求、業務功能管理及IPO審核趨嚴,資本實力更強的上市公司將更加受益。資本市場的政策紅利一方面將催化板塊估值修復,另一方面在監管的引導下行業格局分化可能進一步加劇。
關鍵詞: 券商 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