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4410.0億元,同比增長1.0%。
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583.7億元,同比增長9.8%;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802.5億元,增長7.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845.3億元,下降16.1%;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070.9億元,下降2.2%。
1—5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7082.7億元,同比增長1.31倍;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25579.5億元,下降10.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1747.9億元,下降24.7%。
1—5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16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4個行業下降,1個行業由虧轉盈。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75倍,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1.35倍,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6.6%,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4.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3.8%,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0.2%,紡織業下降2.5%,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3.3%,專用設備制造業下降4.6%,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8.3%,通用設備制造業下降21.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26.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29.6%,汽車制造業下降37.5%,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64.2%。
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3.16萬億元,同比增長9.1%;發生營業成本44.88萬億元,增長10.2%;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47%,同比下降0.52個百分點。
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47.62萬億元,同比增長10.4%;負債合計83.57萬億元,增長10.5%;所有者權益合計64.05萬億元,增長10.2%;資產負債率為56.6%,同比持平。
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9.75萬億元,同比增長11.8%;產成品存貨5.96萬億元,增長19.7%。
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4.42元,同比增加0.83元;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7.88元,同比減少0.52元。
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為88.0元,同比減少1.1元;人均營業收入為170.4萬元,同比增加14.3萬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9.0天,同比增加1.3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54.4天,同比增加2.0天。
附注
一、指標解釋及相關說明
1、利潤總額: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收入扣除各種耗費后的盈余,反映企業在報告期內實現的盈虧總額。
2、營業收入:指企業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生產經營活動形成的經濟利益流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3、營業成本:指企業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生產經營活動發生的實際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營業成本應當與營業收入進行配比。
4、資產總計: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5、負債合計: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6、所有者權益合計: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
7、應收賬款:指資產負債表日以攤余成本計量的,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應收取的款項。
8、產成品存貨:指企業報告期末已經加工生產并完成全部生產過程、可以對外銷售的制成產品。
9、營業收入利潤率=利潤總額÷營業收入×100%,單位:%。
10、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單位:元。
11、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營業收入×100,單位:元。
12、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平均資產÷累計月數×12×100,單位:元。
13、人均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平均用工人數÷累計月數×12,單位:萬元/人。
14、資產負債率=負債合計÷資產總計×100%,單位:%。
15、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360×平均產成品存貨÷營業成本×累計月數÷12,單位:天。
16、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360×平均應收賬款÷營業收入×累計月數÷12,單位:天。
17、在各表的利潤總額同比增長欄中,標“注”的表示上年同期利潤總額為負數,即虧損;數值為正數的表明利潤同比增長;數值在0至-100%之間(不含0)的表明利潤同比下降;下降幅度超過100%的表明由上年同期盈利轉為本期虧損;數值為0的表明利潤同比持平。
18、在主要分組中,國有控股企業包括國有絕對控股企業和國有相對控股(含協議控股)企業等。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包括中外(或與港澳臺資)合資經營企業、合作經營企業及外資(或港澳臺資)的股東占公司注冊資本比例達25%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等。私營企業包括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私營合伙企業和私營獨資企業等。
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營業收入等指標的增速均按可比口徑計算。報告期數據與上年所公布的同指標數據之間有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計算增速。其主要原因是:(一)根據統計制度,每年定期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調查范圍進行調整。每年有部分企業達到規模標準納入調查范圍,也有部分企業因規模變小而退出調查范圍,還有新建投產企業、破產、注(吊)銷企業等變化。(二)加強統計執法,對統計執法檢查中發現的不符合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要求的企業進行了清理,對相關基數依規進行了修正。(三)加強數據質量管理,剔除跨地區、跨行業重復統計數據。
三、統計范圍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即年主營業務收入為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
四、調查方法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財務狀況報表按月進行全面調查(1月份數據免報)。
五、行業分類標準
執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GB/T4754-2017)。
統計局解讀:5月份工業企業利潤有所改善
5月份,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逐漸向好,企業復工復產、物流保通保暢有序推進,工業企業生產經營逐步恢復,企業利潤降幅收窄,主要特點如下:
一是工業企業營收有所回升。受生產物流逐步恢復、產業鏈供應鏈逐步暢通推動,工業企業銷售狀況有所改善。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8%,增速較上月有所回升,為企業盈利改善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是企業單位費用下降。5月份,減稅降費、助企紓困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工業企業費用負擔繼續減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7.56元,較上月、上年同期分別減少0.07元、0.56元。
三是工業企業利潤降幅收窄。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6.5%,降幅較上月收窄2.0個百分點。分門類看,采礦業利潤同比增長92.2%,延續快速增長態勢;制造業利潤下降18.5%,降幅較上月收窄3.9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同比下降6.2%,降幅明顯收窄。分行業看,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0個行業利潤較上月增速加快或降幅收窄,5個行業利潤由降轉增,合計占比超六成。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
四是長三角、東北地區工業企業利潤降幅明顯收窄。5月份,隨著企業復工復產持續推進,長三角和東北地區工業企業利潤雖同比下降,但降幅較上月明顯收窄。其中,上海、江蘇、吉林、遼寧利潤降幅均較上月收窄20個百分點以上。
五是煤炭、石油等能源行業利潤仍保持成倍增長。5月份,能源保供政策深入實施,能源產品產量保持較快增長,加之價格高位運行,帶動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16倍、1.26倍。這兩個行業合計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9.5個百分點。
六是裝備制造業利潤邊際改善明顯。隨著裝備制造重點地區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物流堵點卡點有效暢通,裝備制造業效益狀況明顯好轉。5月份,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下降9.0%,降幅較上月大幅收窄23.2個百分點,是影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邊際改善最大的行業板塊,在8個裝備行業中,有7個行業利潤增速加快、降幅收窄或由降轉增。
七是基本消費品行業盈利繼續恢復。隨著市場需求逐步恢復,加之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基本消費品行業盈利繼續恢復。5月份,在13個消費品行業中,有8個行業利潤改善,占61.5%。其中,酒飲料、食品制造行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1.1%、7.7%,增速較上月均有所加快;文教工美、皮革制鞋業利潤分別增長16.5%、8.7%,利潤均由降轉增;造紙、紡織、印刷行業利潤降幅收窄。
總體看,工業企業效益狀況雖出現一些積極變化,但也要看到,5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仍繼續下降,企業成本上升壓力依然較大,生產經營仍面臨諸多困難,工業企業效益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當前國際形勢更趨復雜嚴峻,工業企業效益恢復仍存在較多不確定性。下階段,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落實落細穩定工業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助力企業紓困解難,推動工業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關鍵詞: 統計局 工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