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財經·證券導報4月13日訊(記者 楊蝶 通訊員 史長青 李明鏡)按照海南漁業“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閑漁業走”總體發展思路,4月12日,海南農信出臺《海南省農村信用社金融支持漁業轉型升級的十條措施》(下稱:《措施》),金融支持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型升級。
其中,加大涉農、普惠型涉農貸款在漁業轉型升級領域的投放力度,積極運用人行支農、支小再貸款資金支持漁業轉型升級客戶發展生產,實現漁業支農、支小再貸款余額持續增加。
與此同時,傾斜信貸資源,優先安排信貸資金支持漁業轉型發展,并在額度上予以保障和傾斜,逐年提升漁業貸款首貸戶數量,確保每年漁業貸款余額持續增長。
對于新建的現代漁業產業園、漁港經濟區等,加大項目貸款支持;對于轉型中有資金需求的漁企和漁民,加大扶持力度;為轉型而擴大的上下游客戶、個人消費客戶提供存款、貸款、結算等一攬子金融服務。
針對轉型升級重點領域,支持分散經營的漁民和漁企進行規?;?、集約化經營;支持“育繁推”一體化的企業創新發展、做大做強;支持“養-捕-加”一體化、“海-島-陸”相連接的陸海聯動產業模式發展;支持打造沿海漁港經濟區,推進漁港升級改造及配套設施建設;支持發展高附加值水產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市場交易、休閑觀光等漁區二、三產業;支持創新“休閑漁業+”行業發展模式;信貸重點扶持探索水產品海洋生物制藥、海洋保健品等附加值比重高的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等。
加大產品創新方面,推廣漁業捕撈貸款、漁船抵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等產品并加大貸款投放力度;鼓勵開發專屬金融產品支持漁業產業集群發展新業態和新模式,推出線上產品;優化現有產品,加大對漁業消費領域的支持力度,適度提高信用貸占比,提升信用貸款獲得率。
考慮到拓展擔保方式,加強與融資擔保公司開展合作,擴大擔保公司擔保方式在漁業貸款中的應用;推廣漁業應收賬款質押等融資模式;加強“政保貸”、“創業貸”在漁業轉型中的應用;推廣開展農業設施用地“租金貸”業務;探索“政府+企業+股東+銀行”融資及擔保新模式等。
《措施》明確,降低融資成本。各行社根據客戶信用等級、貸款擔保、客戶貢獻度以及還款能力等因素進行利率自主定價;對政府支持的重點漁業園區和港區、海洋牧場、示范基地等項目的固定資產貸款建議執行最低相應期限LPR的優惠利率,且期限最長可達10年;對政府重點扶持發展的漁業產業鏈條上的優質核心企業和其上下游誠信經營主體,根據市場情況給予最優利率。
此外,海南農信還開展涉漁信用體系建設、落實續貸服務、推進開展黨建共建等舉措,助力金融服務漁業轉型升級再上新臺階。